(一)優化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的資助模式。
1.優化市科技計劃支持企業研發的機制。支持科技型中小企 業主動承擔國家研發計劃項目,對未獲立項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項目進行“擇優支持”,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成果在穗落地產 業化進行“接續支持”。同等條件下,重點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申 報和承擔市級科技計劃項目,在市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中,單 獨面向科技型中小企業設立相關子方向,精準支持具備條件的科 技型中小企業承擔市科技任務,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大幅提 升中小企業研發能力。探索實施“揭榜掛帥”“賽馬”等項目形成機 制,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發展模式。在更大范圍探索實施“以 賽代評”“以投代評” 等市場化項目遴選機制,辦好中國創新創業 大賽(廣東·廣州賽區)、中國創新挑戰賽(廣東·廣州)等系 列賽事,充分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創 新券的支持力度,引導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優先支持 科技型中小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打造“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 技術企業—硬科技企業—獨角獸企業—上市高新技術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加快培育一批研發能力強、 技術水平高、科技人才密集、能夠形成核心技術產品等“四科”特 征明顯的科技型中小企業。
2.進一步完善政府基金體系支持研發的機制。建立市、區政 府基金協調聯動機制,以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東·廣州賽區)、 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庫入庫企業、市科技計劃項目等為依托,建 立政府基金與科技項目的對接機制,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支持科技 型中小企業發展。優化廣州科技創新母基金績效評價制度,將支 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作為重要績效考核指標。在 廣州科技創新母基金中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子基金,適當放寬杠 桿比例限制,放寬或者不設定對單個子基金的財政資金出資規模 上限,并探索建立返投與讓利掛鉤機制。對投資我市種子期、初 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股權投資機構,按照實際到賬投資額的 15%給予每年最高不超過 500 萬元的獎勵支持,鼓勵有條件的區 設立天使投資基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大關鍵核心技術研發 力度。
(二)落實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的政策措施。
3.推進科技企業研發政策應享盡享。按照應落盡落原則,進 一步推動簡化企業普惠性優惠政策兌現程序,進一步落實好科技 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技術 開發及技術轉讓增值稅免稅、技術轉讓企業所得稅減免、小型微 利企業所得稅減征等政策,全面落實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 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 100%的優惠政策,充分激發企業技術創新活力。簡化優化企業普惠性優惠政策兌現程序,充分利用互聯 網大數據技術,大幅減少企業申領補助填報信息,有條件的徹底 免去企業申報環節實行“免申即享”。市區聯動進一步加強涉企政 策宣傳工作,充分發揮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等 核心載體作用,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加強政策解讀、培 訓服務和評價輔導,推動更多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應評盡評。
4.完善金融資本支持企業創新機制。參與實施國家科技型中 小企業“分層分類”火炬行動,探索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積分 評價指標體系,分層分類為優質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精準滴灌服 務。搭建科技型中小企業路演中心,常態化開展企業精準融資對 接活動。打造廣州市科技金融數字平臺,繼續推動廣州市科技型 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損失補償資金池運行,建立完善的資金池合作 銀行績效考核評價機制,聯動科技金融工作站、眾創空間、孵化 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等主體,搭建企業與銀行、投資機構之間 的對接橋梁,開展“債權+股權”的科技金融精準對接、科技信貸 直通車、行長面對面、融資并購對接會以及相關創新創業活動等 服務,引導金融機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進一步降低科技 型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升級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路線圖計劃,為 不同發展階段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公共服務、金融服務等,支持 形成與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等證券交易機構的協同機制,拓 展企業融資渠道。?
(三)提升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的人才服務。
5.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集聚高端人才。優化實施“廣聚英才”人才工程,同等條件下,重點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中的人才(團 隊)申請市級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團隊)。探索完善校企、院企 科研人員“雙聘”或“旋轉門”機制。探索市場評價人才機制,對市 場認可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人才及團隊,在項目支持、政府投 資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將科技型中小企業高端研發人才納入相 應的職稱序列。
6.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引進國際人才。落實大灣區境外高端 人才個稅補貼政策,支持外籍人才創辦科技型企業享受國民待 遇。鼓勵支持有條件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聘請國外高水平專家。優 化科技型中小企業外國高端人才來華工作許可等程序,推動完善 家屬簽證、子女入學等服務。支持企業聘請的外國專家承擔各類 外國專家項目。鼓勵在企業工作并取得永久居留資格的外籍科學 家領銜承擔市科技計劃項目。(四)優化支持科技創新創業的基礎條件。
7.夯實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根基。進一步優化“眾創空間— 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等創新創業載體,為初創期科技型中 小企業注入研發理念和創新文化基因,推廣“投資+孵化”模式, 提升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載體效能。將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情 況納入科技企業孵化載體的考核范疇,推動科技企業孵化載體加 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培育力度。加大科技企業孵化器等載體稅 收優惠政策落實力度,支持鼓勵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建設 一批專業化眾創空間。深化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 長期使用權改革,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積極性。鼓勵國有創業服務載體改革釋放活力。
8.強化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評價導向。開展廣州市國家 科技型中小企業百強榜單評選活動,每年精準評選出一批研發能 力強、成長性高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四科”標桿企業,對其進 行表彰、宣傳并給予科技金融精準對接服務。完善科技型中小企 業創新調查制度,加強企業研發能力監測和統計分析,為制定完 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政策提供支撐與服務。
(五)引導全社會力量培育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集群。
9.推動符合條件的科技企業應評盡評。把科技型中小企業評 價作為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長期基礎性工作,依 托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等科技型企業集聚區進 行重點政策解讀,積極推動符合條件的科技企業參加科技型中小 企業評價入庫工作。鼓勵符合中小企業條件的有效期內高新技術 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在庫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報企 業、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入庫申報企業、孵化器在孵科技企業等 參加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工作。
10.構建專業服務體系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量質齊升。充分 發揮專業科技服務支持企業發展的積極作用,由各區科技主管部 門推薦,在全市范圍內征集一批具備一定規模、經營規范、服務 能力強的專業科技服務機構,并對機構給予工作經費支持。為企 業提供創新體系建設、政策咨詢、研發費用歸集、人力資源、知 識產權、產學研合作等全鏈條創新服務,引導各類創新資源向企 業集聚,幫助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參評入庫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四科”標準科技型中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