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qos4g"><rp id="qos4g"></rp></menu>

        N 新聞資訊 News and information 掌握知產最新動態 創造IP無限價值

        財政部:科技成果所獲收入全部留歸本單位,不上繳國庫

        來源: 粵高
        日期: 2019-10-17
        瀏覽次數: 63
        財政部:科技成果所獲收入全部留歸本單位,不上繳國庫

        近日,財政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大授權力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通知”。通知顯示,中央級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轉化科技成果所獲得的收入全部留歸本單位,納入單位預算,不上繳國庫,主要用于對完成和轉化職務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貢獻人員的獎勵和報酬、科學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等相關工作。


        財政部:科技成果所獲收入全部留歸本單位,不上繳國庫


        關于進一步加大授權力度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通知


        財資〔2019〕57號


        黨中央有關部門,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全國政協辦公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各民主黨派中央,有關人民團體,有關中央管理企業,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政局:


        為貫徹“放管服”改革要求,進一步加大國家設立的中央級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轉化有關國有資產管理授權力度,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支持科技創新,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加大授權力度,簡化管理程序


        (一)中央級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對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決定轉讓、許可或者作價投資,除涉及國家秘密、國家安全及關鍵核心技術外,不需報主管部門和財政部審批或者備案。涉及國家秘密、國家安全及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成果轉讓、許可或者作價投資,授權中央級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的主管部門按照國家有關保密制度的規定進行審批,并于批復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將批復文件報財政部備案。


        (二)授權中央級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的主管部門辦理科技成果作價投資形成國有股權的轉讓、無償劃轉或者對外投資等管理事項,不需報財政部審批或者備案。納入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集中統一監管的,公司要按照科技成果轉化授權要求,簡化科技成果作價投資形成的國有股權管理決策程序,積極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創新。


        (三)授權中央級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的主管部門辦理科技成果作價投資成立企業的國有資產產權登記事項,不需報財政部辦理登記。


        二、優化評估管理,明確收益歸屬


        (四)中央級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將科技成果轉讓、許可或者作價投資,由單位自主決定是否進行資產評估;通過協議定價的,應當在本單位公示科技成果名稱和擬交易價格。


        (五)中央級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轉化科技成果所獲得的收入全部留歸本單位,納入單位預算,不上繳國庫,主要用于對完成和轉化職務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貢獻人員的獎勵和報酬、科學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等相關工作。


        三、落實主體責任,加強監督管理


        (六)中央級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要遵循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規律,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加強科技成果管理,規范科技成果轉化程序,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重大事項領導班子集體決策制度,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成效。對在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過程中,通過串通作弊、暗箱操作等低價處置國有資產的,要依據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七)中央級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的主管部門要承擔科技成果轉化有關國有資產管理的主體責任,加強對科技成果作價投資形成國有股權的管理,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內控和風險防控機制,加強監管約束。同時,要加強對中央級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自主轉化科技成果的監督,落實監管職責。


        (八)財政部門加強對科技成果轉化有關國有資產管理的監督,督促改進發現的問題,做到放管結合,實現有效監管。


        四、鼓勵地方探索,支持改革創新


        (九)地方財政部門要將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動科技創新作為重要職責,根據本通知精神,結合本地區經濟發展、產業轉型、科技創新等實際需要,制定具體規定,進一步完善科技成果國有資產管理制度。


        (十)鼓勵地方開拓創新,探索符合科技成果國有資產特點的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國有資產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的支撐作用,支持地方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本通知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財政部

        2019年9月23日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就

        印發《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加大授權力度?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通知》答記者問


        近日,財政部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大授權力度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通知》(財資〔2019〕57號,以下簡稱《通知》),已于9月23日起正式施行。就此,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回答了記者提問。


        一、問:請介紹一下《通知》出臺的背景?


        答:為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財政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出臺了相應管理制度,充分賦予國家設立的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自主管理權限,提高了科研人員轉化科技成果的積極性,但部分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反映,科技成果轉化形成的國有股權管理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突出體現在:一是科技成果轉化形成的國有股權轉讓、對外投資等事項,需要按權限逐級報財政部審批或者備案,產權登記事項需報財政部辦理,鏈條較長;二是與科技成果轉化有關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比較分散,不利于全面掌握和理解執行,影響了科技成果轉化效率。針對上述問題,財政部在廣泛調研和座談的基礎上,結合中央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實際,堅持問題導向,研究出臺了《通知》。


        二、問:《通知》主要內容是什么?


        答:《通知》在原已下放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形成的國有股權管理授權力度,暢通科技成果轉化有關國有資產全鏈條管理,支持和服務科技創新。一是加大授權力度。按原規定,中央級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科技成果作價投資形成國有股權的轉讓、無償劃轉或者對外投資等事項,需要按權限逐級報主管部門和財政部審批或者備案;科技成果作價投資成立企業的國有資產產權登記事項,需要逐級報財政部辦理。為縮短管理鏈條,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效率,《通知》將原由財政部管理的上述事項,授權中央級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的主管部門辦理。二是整合現行規定。現行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制度,涉及資產配置、使用、處置、評估、收益等環節管理規定。為了使科研人員通過一個文件全面掌握科技成果轉化有關的國有資產管理要求,《通知》整合了科技成果轉化涉及的國有資產使用、處置、評估、收益等管理規定。在資產使用和處置方面,中央級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自主決定科技成果轉讓、許可或者作價投資,不需報主管部門和財政部審批或備案;在資產評估方面,科技成果轉讓、許可或者作價投資,由單位自主決定是否進行資產評估;在收益管理方面,科技成果轉化獲得的收入全部留歸單位,納入單位預算,不上繳國庫。


        三、問:《通知》對科技成果轉化有關國有資產管理授權后,如何做到有效監管?


        答:為加強授權后對科技成果轉化有關國有資產管理的監督,做到放管結合,《通知》分別明確了財政部、主管部門、中央級研究開發機構和高等院校的監管職責。一是財政部將加強對科技成果轉化有關國有資產管理的監督,督促改進發現的問題,實現有效監管。二是明確中央級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主管部門的主體責任,要求加強對科技成果作價投資形成國有股權的管理,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內控和風險防控機制,加強監管約束。三是要求中央級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建立健全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按規定進行公示,接受監督,并對串通作弊、暗箱操作等低價處置國有資產的,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四、問:地方應如何貫徹落實《通知》?


        答:根據現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通知》明確了中央級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轉化有關國有資產管理的授權規定。為促進地方科技成果轉化,《通知》要求地方財政部門將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動科技創新作為重要職責,落實授權精神,結合本地區經濟發展、產業轉型、科技創新等實際需要,制定具體規定,進一步完善科技成果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同時,鼓勵地方開拓創新,探索符合科技成果國有資產特點的管理模式。




        -?END?-



        推薦服務
        • 點擊次數: 3
          2025 - 03 - 11
          為了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關于做好“五篇大文章”的工作要求,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知識產權金融發展,加強對科技創新和文化產業的支持,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版權局日前聯合印發工作方案,在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廣東省、四川省、深圳市、寧波市等省市開展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工作。近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知識產權金融業務保持快速增長。其中,2024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發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2555.7億元,同比增長33.4%;累計發放貸款戶數26545戶,同比增長23.4%。但是,一些地方和領域還存在制約知識產權金融發展的諸多痛點、難點和堵點。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會同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版權局經深入調查研究,決定選取知識產權密集且工作基礎較好的地方開展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工作,在問題取得突破并積累經驗后,逐步復制推廣。工作方案以“知識產權”這一關鍵要素為突破口和抓手,堅持“問題導向”,在登記、評估、處置、補償等關鍵環節提出針對性的政策措施。一是針對“登記難”問題,支持在試點區域設立商標權及版權質押登記服務窗口或者代辦點,開通版權質押登記綠色通道,推進質押登記辦理便捷高效;加快建設在線版權質押登記平臺,縮短辦理周期。二是針對“評估難”問題,鼓勵商業銀行對于單筆1000萬元以下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通過內部評估或者銀企協商形式確定價值;鼓勵政府部門在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方面提供數據、模型和系統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探索用知識產權整體評價替代價值評估。三是針對優化金融機構服務機制,指導金融機構制定知識產權金融業務辦法和管理制度;鼓勵延長貸款期限,提高中長期貸款比例;鼓勵將動植物新品種權、地理標志、數據權益等納入可質押知識產權范疇;支持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為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轉讓提供綠色通道服務,三年內免收各項費用。四是針對“處置難”問題,健全知識產權交易...
        • 點擊次數: 3
          2025 - 02 - 26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17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通知,部署開展2025年“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服務行動將貫穿2025年全年,并于6月組織開展“中小企業服務月”活動。重點從政策惠企、環境活企、創新強企、人才興企、法律護企等五個方面開展服務行動。在政策惠企方面,將廣泛宣貫各地區各部門惠企政策,強化政策深度解讀、智能推送和精準輔導。發揮政策互聯網平臺作用,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基于企業畫像精準推送涉企政策信息。加強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情況運行分析、調查研究和政策預研,推動出臺更多普惠性針對性政策舉措,及時幫助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在環境活企方面,發揮好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和綜合督查作用,以評促優、以督促優。積極打造消費場景,加強交流合作,推動中小企業拓展市場、融入大企業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強化跨部門跨領域數據信息共享,優化融資促進服務,提升中小企業融資便利水平。在創新強企方面,堅持專精特新發展理念,統一優質企業梯度培育,組織開展管理診斷、質量診斷、節能診斷、中試驗證、檢驗檢測和專精特新賦能等服務。推動“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和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開發推廣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小快輕準”數字化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推動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深入實施制造業卓越質量工程,持續開展質量管理能力評價。在人才興企方面,搭建多渠道產才、校企對接平臺,廣泛開展線上線下、形式多樣的供需對接活動,助力中小企業人才引進和用工保障。加強中小企業經營管理、技術、技能人才培訓,優化培訓資源供給。在法律護企方面,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等法律法規,保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完善中小企業訴求響應和反饋機制,形成“問題受理-辦理-反饋-跟蹤回訪”工作閉環。開展法律宣講、法治體檢和協商調解等專項服務,引導企業加強合規管理,防范化解經營風險。同時,為了線上線...
        • 點擊次數: 7
          2025 - 01 - 10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落實《國家知識產權局等17部門關于加快推動知識產權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意見》(國知發運字〔2022〕47號)關于“制定推廣知識產權服務合同示范文本”等工作部署,圍繞提升專利商標代理質量,從源頭上夯實專利轉化運用基礎,促進商標品牌建設,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司會同中華全國專利代理師協會、中華商標協會制定了專利、商標代理委托合同示范文本。相關內容解讀如下。一、制定合同示范文本的背景和意義是什么?一是落實法律法規要求。相關法律法規對專利、商標代理機構與委托人簽訂合同提出了明確要求。《專利代理條例》第十四條規定,“專利代理機構接受委托,應當與委托人訂立書面委托合同”。《商標代理監督管理規定》第十三條規定,“商標代理機構從事商標代理業務,應當與委托人以書面形式簽訂商標代理委托合同,依法約定雙方的權利義務以及其他事項。”《專利代理管理辦法》對專利代理行為規范以及委托人、專利代理機構和專利代理師合法權益作出了細化規定。二是維護雙方合法權益。通過發布專利、商標代理委托合同示范文本,引導委托方和代理機構,特別是為自然人、小微企業和中小型專利商標代理機構,在合同中明晰基本權利義務、違約責任以及爭議解決方式,對于維護雙方合法權益、減少合同糾紛、提升代理服務質量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三是規范行業經營秩序。專利、商標代理委托合同示范文本針對當前行業中存在的非正常專利申請、惡意商標注冊申請、“包授權”、業務轉包等違法違規行為,通過設置相應的合同條款,要求雙方進行承諾或約定,進而共同避免相關行為。這對于引導和規范專利商標代理行為、防范代理執業風險,促進行業公平有序競爭具有重要意義。二、合同示范文本主要包括哪些條款?專利、商標代理委托合同示范文本結構相對統一,均設有12個條款,分為前言,委托事項,甲方的權利、義務,乙方的權...
        • 點擊次數: 6
          2025 - 01 - 06
          商標行政執法證據規定第一條 為了加強商標行政執法指導,規范證據的收集、審查和認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等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第二條 負責商標行政執法的部門在查處商標違法案件過程中的證據收集、審查和認定適用本規定。《市場監督管理行政執法電子數據取證暫行規定》對電子數據證據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三條 本規定所稱商標行政執法證據(以下簡稱證據),是指負責商標行政執法的部門證明商標案件事實并據以作出決定的材料。第四條 證據包括以下種類:(一)書證;(二)物證;(三)視聽資料;(四)電子數據;(五)證人證言;(六)當事人的陳述;(七)鑒定意見;(八)現場筆錄、勘驗筆錄。證據必須經查證屬實,方可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證據,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第五條 書證是指以文字、符號、圖案等形式表達案件相關事實的書面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有效的商標注冊證、商標續展證明、商標變更證明、商標轉讓證明、商標使用許可證明、加蓋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注冊證明專用章的商標檔案等注冊商標專用權權利基礎證明、有效身份證件、營業執照、轉賬憑證、票據、賬簿、交易合同、有商標附著的物品說明書、介紹手冊、價目表等以及涉嫌惡意注冊商標的商標申請文書、委托代理合同等。前款包括電子商標注冊證、電子營業執照、電子票據等電子形式證據材料的打印件等。商標權人對涉案商品或者服務的辨認意見屬于書證,該辨認意見應當載明辨認方法、辨認依據和辨認結果。辨認方法需要保密的可不載明,但應當作出聲明并書面承諾承擔相應責任。提取書證應當符合下列要求:(一)應當提取原件;提取原件有困難的,可以提取與原件核對無誤的復制件、抄錄件,注明“...
        Copyright © 2018 - 2019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業云服務
        地址:中國·廣州·天河區·體育西路 191 號 B 塔 4416
        電話:+86 020-32502900
        傳真:+86 020-32502999
        郵編:510000


        X
        3

        SKYPE 設置

        4

        阿里旺旺設置

        5

        電話號碼管理

        • 020-32502900
        6

        二維碼管理

        返回頂部
        展開
        亚洲av高清不卡久久_91九色TS另类人妖_精品精品国产国产自在线_国产歐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menu id="qos4g"><rp id="qos4g"></rp></menu>

            1. 亚洲高清网站在线 |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第二页 | 亚洲高清91在线 | 亚洲精品一本在线 | 在线视频精品人 | 中文字幕s级优女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