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知識產權局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第4646號(政治法律類340號)提案答復的函
畢井泉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修訂刑法偽劣產品罪有關規定,打擊造假售假違法犯罪的提案》收悉。結合我局職能,現答復如下。
提案中關于加大對貼假商標產品經營者的打擊力度、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執法無縫銜接和統籌協調、打擊商標專利侵權行為、加強中央事權等建議,是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必要舉措,我局深表認同,并在實踐中積極開展相關工作。
一、健全法律規范,提高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法治化水平
(一)推進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建設,強化侵權法律責任。2019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決定,進一步加強商標專用權保護,顯著提高侵權違法成本。在原商標法已經確立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基礎上,將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的侵權賠償數額計算倍數由一倍以上三倍以下提高到一倍以上五倍以下,將法定賠償數額上限從三百萬元提高到五百萬元;同時明確了對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以及主要用于制造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材料、工具的處置等內容。2020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進一步提高侵權違法成本,保障專利權人合法權益。新增懲罰性賠償制度,對故意侵犯專利權規定一到五倍的懲罰性賠償,將法定賠償額上限提高至五百萬元。完善專利行政保護,提高對假冒專利行為的行政處罰力度。同時明確賦予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專利侵權糾紛所需的必要調查取證手段,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可以處理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專利侵權糾紛等內容。2020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對《刑法》規定的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條文作出重大修改。一是完善入罪標準,將第214條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中的“銷售金額數額較大的”修改為“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二是加重刑罰,取消包括第213條假冒注冊商標罪,第214條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第215條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在內的共計6類犯罪基本刑配置中“拘役”的規定,并將其中5類犯罪的加重刑由“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統一提高至“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三是擴大刑事規制范圍,將服務納入假冒注冊商標罪的打擊范圍。
(二)完善知識產權執法標準,加大重復侵權假冒行為打擊力度。印發《商標侵權判斷標準》《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辦案指南》,修訂《專利糾紛行政調解辦案指南》《查處假冒專利行為和辦理專利標識標注不規范案件指南》《專利行政保護復議與應訴指引》等執法規范性文件,統一執法標準,完善辦案程序,提升執法水平。在《商標侵權判斷標準》中,細化商標的使用、同一種商品、相同商標等侵權構成要件的內涵與外延,嚴格“不知道”免責事由的適用。在《查處假冒專利行為和辦理專利標識標注不規范案件指南》中,明確對違法手段惡劣或者多次違法,屢教不改的,應當依法從重行政處罰。
下一步,我局將持續跟蹤修改后《商標法》《專利法》實施情況,推動完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進一步加強與《刑法修正案(十一)》的有機銜接,更好構筑知識產權保護屏障,有力震懾侵權違法行為。
二、完善行刑銜接機制,促進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標準統一
(一)加強跨部門知識產權執法機制建設。積極推動《行政處罰法》修訂,建議增加“對依法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免予刑事處罰,但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司法機關應當及時將案件移送有關行政機關”的規定,從原先的“單向移送”改為“雙向移送”,完善行刑銜接制度。不斷加強與公安、海關以及司法系統協作配合,形成執法保護合力。2021年5月,會同公安部印發《關于加強協作配合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從會商機制、線索通報、信息共享等9方面,深化知識產權管理部門與公安機關協作配合,震懾侵權假冒行為。對地方公安機關、檢察機關、人民法院在日常偵辦、起訴、審理案件中遇到的商標專利法律狀態、法律適用等疑難問題,及時給予答復。
(二)促進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標準和司法裁判標準統一。我局制定相關執法規范性文件時,充分吸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等部門意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等司法解釋也充分吸收我局意見,確保商標、專利行政執法標準和司法裁判標準統一。例如,上述標準和司法解釋均將“在注冊商標上僅增加商品通用名稱、型號等缺乏顯著特征要素,不影響體現注冊商標顯著特征”等惡意明顯的情形認定為“相同商標”。
下一步,我局將繼續完善知識產權行政保護與刑事司法有機銜接、優勢互補的運行機制,加強督促指導,推動《關于加強協作配合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等政策文件有效落實。
三、加強統籌協調,嚴厲打擊商標專利侵權行為
(一)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統籌協調。印發《2021年全國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工作方案》,統籌各地進一步提升知識產權行政保護的質量、效率和水平。健全跨部門跨地區執法保護協作機制,指導華北五省市、江蘇上海十二省市、中部六省等區域加強行政保護協作。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重要時段執法保護,指導各地在元旦春節、廣交會、海南消博會、上海進博會等關鍵節點重點領域組織開展專項執法保護工作。加強個案指導,評選發布商標專利行政保護十大典型案例、第一批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指導案例及理解與適用,及時答復地方知識產權部門執法辦案過程中的商標專利疑難問題。
(二)嚴厲打擊專利商標侵權行為。以馳名商標為重點加強商標行政保護,2019年11月,印發《關于加強查處商標違法案件中馳名商標保護相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對馳名商標及時保護、援引保護和重點保護。截至2021年6月底,累計收到354件馳名商標認定請示,批復認定79件,各地依據批復對馳名商標擴大保護。同時,及時將馳名商標信息在商標注冊與管理自動化系統和全國名稱規范管理系統中加注,加強商標審查授權和企業登記管理環節對馳名商標的保護。加強專利侵權案件行政裁決工作,健全專利糾紛案源收集摸排機制和侵權風險排查機制,推進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示范建設和知識產權侵權糾紛檢驗鑒定試點工作。加大重復侵權、群體侵權、惡意侵權行為打擊力度和涉外、民營企業專利侵權糾紛辦案力度,依法保障專利權人權益。2020年全國辦理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案件4.2萬件,同比增加9.9%。
下一步,我局將繼續加強商標專利執法指導,加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執法保護力度,不斷提升執法保護水平。
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中央事權,嚴格知識產權保護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要求“適當加強中央在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事權”。新修訂的專利法從法律層面賦予我局處理重大專利侵權糾紛的中央事權。為落實好相關條款,我局于2021年5月發布《重大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辦法》,明確受案范圍、受理流程、立案條件、證據調查、檢驗鑒定、執行公開等內容,依法依規辦理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專利糾紛行政裁決案件。
下一步,將加大對涉及公眾利益、嚴重影響行業發展以及跨區域重大專利侵權案件的處理力度,保障專利權人合法權益,持續營造良好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
衷心感謝您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繼續關注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建議。
國家知識產權局
2021年8月30日